站内搜索

中心简介

20078月,经教育部批准,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桂林理工大学立项建设(教技函〔200772号),201112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建设验收,20191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建设项目验收,正式以“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运行(教技厅函〔201915号),20237月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工程中心目前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开展资源勘查工作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科技力量和西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该中心有105名技术人员,其中牵头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有72名,共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别有15名和18名,拥有5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场地面积5700 m2,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80多台(套),价值共计约1.1亿元。中心主要研究开发方向有: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成矿理论与找矿模型研究、深层探测地球物理技术、深穿透勘查地球化学集成技术、隐伏矿床勘查综合集成技术。工程中心立足广西和西部资源禀赋与地理区位特色,围绕有色及贵金属矿产勘查,建成了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开展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成矿理论与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工作。

近几年工程中心实现了4项重大技术突破,取得一批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8项、广西科学技术奖9项、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1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4项、中央引导地方专项1项等国家级项目58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143项,技术推广项目262项,部分成果已完成了工程化应用,在国内和东盟国家的深部找矿和资源增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产生潜在经济价值2369余亿元;出版专著13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项,授权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培养工程技术人才917名,为国内及东盟国家地矿人员培训800余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力推动我国有色及贵金属勘查行业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桂林理工大学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